先道艺术网
当前位置:资讯 >> 新闻 >> 正文
纪清远:难忘师恩蒋兆和︱“杜甫很忙”原作怎堪恶搞?
2016-05-25     来源:徐徐道来话北京     作者:徐德亮
分享到:
[摘要]纪清远先生之所以走上专业画家的道路,和他的恩师蒋兆和先生不无关系。蒋兆和先生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当年,作为在中央美术学院作“流水”教学的教授蒋兆和先生从来没有在家收留弟子的习惯,但纪清远却成为一个例外。他刚20岁就有幸得到蒋先生手把手的教诲,成为蒋兆和先生的入室弟子了。

 
话说清朝时的一天晚上,一代才子纪晓岚陪乾隆皇帝夜读。忽然,乾隆问纪晓岚:“北京城附近有哪些县?”纪晓岚略一思索,笑而不答,信手写成一副对联: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亦难丰润;怀柔有道,皆遵化,知顺义便是良乡。这副对联,十分贴切自然地嵌入了当时北京城周围的8个县的县名,而且含有治理之道。乾隆看罢,更是称赞不已。追忆古人的故事,好像有时总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有时也会感觉很近。当我们节目的制作人小强在采访过北京画院著名画家纪清远先生之后,这种感觉尤为强烈。纪清远先生是纪晓岚六世孙,他和他的夫人卢平女士,是北京书画界鼎鼎大名的伉俪画家,都是北京画院的一级美术师,他们的书画作品艺术水准高,而他们的人生故事更是丰富多彩,所以,我们也在今天,继续我们北京书画家访谈系列节目,纪清远卢平夫妇专访的第二集,继续和您说说当年纪清远先生学画的故事。

 

         


纪清远先生的画家天赋是与他的祖先纪晓岚分不开的。对于这位清代第一才子,纪清远从不直呼其名,而是很尊敬的称他为“文达公”,这也是纪晓岚去世后御封的谥号。纪清远先生之所以走上专业画家的道路,和他的恩师蒋兆和先生不无关系。蒋兆和先生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当年,作为在中央美术学院作“流水”教学的教授蒋兆和先生从来没有在家收留弟子的习惯,但纪清远却成为一个例外。他刚20岁就有幸得到蒋先生手把手的教诲,成为蒋兆和先生的入室弟子了。

 

对于纪清远先生来说,和蒋兆和的师徒情缘是一生的财富。而他和蒋先生画作结缘,还要从他很小的时候说起。


那是在1981年春,周思聪老师派他去向蒋兆和先生请求能否让画院人物画家观摩一次《流民图》。当年纪先生的家住在月坛北街,与蒋先生是邻居,同住一栋楼。纪清远把周老师这个意思跟蒋老提出了,老人欣然应允。这幅画当时收藏在蒋先生家里,束之高阁。过了两个月,师母让代明师兄告诉我安排下周日来看,蒋老家中十分拥挤,那么大的画根本没有地方摆,而因为纪清远家中稍微宽敞一些,商量好决定在他们家里看。师母同意后他就通知了各位画家。看画那天家里专门为此腾出一面墙。代明兄扛着这卷大画来到我们家,周老师、刘春华、贾浩义、王为政、王明明、吴茜和聂鸥也都到了。纪清远让弟弟和妹妹帮着把画靠在墙上,将《流民图》徐徐展开,纪清远从小就知道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只是在印刷品中见到过,第一次亲眼看到这幅举世闻名的巨作,当时只有一种感觉,气场十分宏大,画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刚劲、洒脱的线条融为一体的视觉冲击力一下子使我震撼了,而在场的所有人都与我同感。

 

1986年蒋先生去世,蒋先生的夫人决定把《流民图》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后来这幅作品还不只一次地展出,有些老人站在画前流下了眼泪,他们有那个时代的回忆。作品诞生于国家民族危难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描绘人民有家难归、颠沛流离的情景,画中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神态和情感刻划得十分生动。《流民图》堪称近现代中国人物画的颠峰之作,也是世界级名作。

 

 

我们后辈对蒋先生的艺术有一个共识:也就是他的一生是追求和弘扬真、善、美的一生,蒋兆和艺术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在于其人民性;在艺术上立足传统但不拘泥于传统,融合西法,革新首创,才能更直观而深刻地反映现实。作为人物画承前启后的大师是当之无愧的!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没能用照相机记录下这次难忘的观摩。但是蒋兆和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会永远传承下去。

 

 

蒋兆和屈原画作


也许有的听众对蒋兆和先生不太熟悉,前几年红遍网络的《杜甫很忙》的原作画像,其实,就是蒋兆和为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所作。画作以白描的手法,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

 

 

 

 

 

  


 

 

 

 

 

蒋兆和先生杜甫原作

 

纵观纪清远先生的画作,人们会发现,他不仅承袭了蒋兆和先生的衣钵,以人物画作为其国画的表现主体,在手法上,善于抓住人物的神态,虚虚实实,相得益彰,他还有了自己的独到创意,创造了没骨法与勾勒法相结合、工写兼备的水墨画法,且自成一格。


“有一位画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传统的东西好像一点儿也不传统,都是由一点点新鲜的东西组成。”纪清远常用这句话来表明自己的绘画兆和理念,在他看来,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到了今天的博大精深,都是逐步积累起来的。文艺形式也是在不断增加的。“比如京剧,其实是个只有二百年的新剧种,它是在地方戏的基础上融汇而成,经过历代大师的不断创造,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相对完美的戏剧体系。所以,我说中国文化是加法而非减法,绘画亦是。”

 


 蒋兆和先生画作

 

  

纪清远先生画作

 

  

纪清远先生画作


1986年,蒋兆和先生去世,纪清远先生继续跟随周思聪老师学习,并正式调到北京画院工作。而在一次跟随周老师外出采风学习的时候,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知心爱人――卢平女士,从而成就了中国画坛的一段佳话。

 

 

(文章转载自: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 

 

作者:徐德亮
责编:快雪
分享到:
图片新闻
©2014-2024 www.xda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德艺先道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4054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3546号
德艺先道艺术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