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道艺术网
当前位置:学术研究 >> 百家观点 >> 正文
纪清远:不赞同“新文人画”提法
2016-03-24     来源:美术文化周刊
分享到:
[摘要]历史人物画是再创造 美术文化周刊:创作历史人物画,要做哪些准备?需注意什么? 纪清远:有些诗人、作家,历史上很有名,但是如果我们要画他的话,就不能停留在泛泛知道这个层面,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他,去体悟他的思想。如实的形...
历史人物画是再创造

美术文化周刊:创作历史人物画,要做哪些准备?需注意什么?

纪清远:有些诗人、作家,历史上很有名,但是如果我们要画他的话,就不能停留在泛泛知道这个层面,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他,去体悟他的思想。如实的形象是不可能有了,因为那个时代没有照相术,只能通过留传下来的历史人物画的图像,包括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来塑造自己心目当中的历史人物形象。

作家浩然先生


创作时要尊重史实。给你一个故事或事件,你就随便画,服装、道具、形象、气质,各种人物关系表现得都不到位,或是周围的环境和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相悖,这是不行的。这次筹备的重大历史人物画展,我们请来许多文史专家来把关,别出现硬伤,让人笑话。我觉得从文史与美术的结合这一点看,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发挥艺术家的优势,那就是创作的长处。如何更好地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美术文化周刊:艺术性与史实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

纪清远:历史人物画有一个很不好处理的矛盾,就是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好这一个度,是个难点。以史实为基础,艺术家进行再创作,如果处理得好,最终又能被观众所接受。比如说《开国大典》,这张画选取的角度,是带一点民族风格的广场和城楼,我们都知道原本的角度不是这样的,当时天安门城楼站满了领导人。从这点看,这幅画把历史原型做了升华,给人一种艺术处理的美感。所以我觉得历史题材的画有它独特的表现方式,既要严谨又要宽容,应当重视艺术家的再创造。


太白邀月


美术文化周刊:你希望自己的历史人物画达到怎样的效果?

纪清远:就是要还原人物的文化精神。文人,总要有一种内在的风骨,还有渊博的学识,高超的见解。就形象和眼神看,肯定跟普通人不太一样。这个表现起来难度比较大,需要以文人的心态来体悟他们,自己理解以后,才能更好地来表现他们。有些人画李白、杜甫,用现在一个普通老人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肯定不是那种风度。不符合历史人物的基本面貌,就是失败的。


寒凝大地发春华


人物画还在探索时期

美术文化周刊:你认为人物画目前还在探索时期,如何理解?

纪清远:中国画基本上分三科,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其中我认为人物画是比较难表现的,因为它牵扯到一个人物形象的结构问题。像花鸟画、山水画,宋元两代出现了很多大家,他们的作品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给后世的山水画立了一个楷模。


微言终日


人物画则一直处于一个衰落状态。这种衰落状态和所处时代有关系。因为每个时代都不同,所以着重点也不同。比如说,过去人物画重点在表现功臣名相,有为帝王将相树碑立传的功能,当然也包括庙宇里的宗教绘画。真正能体现广大民众的绘画,宋代有一些,甚至还有《流民图》、《纺织图》等描写底层民众的,当然还不足以成气候。人物画真正的转型,我认为是在上世纪中叶,那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与表现人物。

解决人物画面向生活的问题,应着力于人本身的表现。像陈独秀、蔡元培都有相关论述,他们寄希望于改变人物画陈陈相因的状态。新的创作理念也必然要有新的表达方式,就是提倡写实。如果还是用过去的老手法,都是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就不能打动人。


踏雪思诗


人物画应以人为本,通过表现人物的外形追寻其内心世界。如果艺术形式至上,单纯追求画面效果,过多地展示笔墨技巧,人物的核心地位不免让位于形式感,就不能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我觉得当今人物画创作看似繁荣,但是还有相当长的艰苦探索路程。

蒋兆和艺术是一座大山

美术文化周刊:在你眼中,蒋兆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纪清远:蒋先生是一个气质上非常沉稳、内涵深厚的老人,因为他经历的太多了。我20岁就见到了蒋先生,老人比我年长整整半个世纪。他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没有事情不会和你闲聊。除非我带着画去,会滔滔不绝跟我讲,有时候是我主动说“蒋老今天就到这儿吧”来结束谈话的。

画家蒋兆和


从小我就看他的作品,很崇拜。年轻时对他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不可能有很深的理解。见到他的作品,先是临摹,说白了,就是先学他的技法,看他是怎么画的,当时只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年纪逐渐大了以后,便逐渐理解到他的艺术思想,就是为人生而艺术。

美术文化周刊:蒋兆和先生的艺术创作对当下有怎样的启示?

纪清远:蒋兆和艺术是一座大山。我觉得当代人物画领域在精神层面上很难超越他。他接触的都是最底层的民众,他同情民众的遭遇,所以他在创作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现在有些画家也画底层老百姓,也好像有表现,但很多不是真心的,思想境界没达到那高度,技巧不一定行,立足点也不一样,老想在农民身上“猎奇”,甚至专找丑的一面来画,我特别反感这样的人物画。而蒋先生的创作是充满深情的。比如说他画的《卖子图》,画面上,年荒时期一个母亲活不下去,也养不起孩子,就卖了,给人当学徒。画上题了一首诗:“生汝如雏凤,荒年值几钱。此行需珍重,不比阿娘边。”几笔就画出来孩子的表情,催人泪下,这就是一种真情。


时代先躯


蒋先生又是有创新精神的,他大胆地融进了西方的素描技法。设想如果《流民图》以及他一系列人物作品用白描手法表现的话,还能有那样震撼的力度吗?所以我说,蒋先生是一位勇于创造、融汇贯通的大师。

不赞同“新文人画”提法

美术文化周刊:虽然今天有很多画家追求回归传统,也有“新文人画”的归类,比如刚刚去世的朱建新。你怎么看文人画和“新文人画”?

纪清远:历史上的文人画是文人士大夫对绘画的一种认识,是一个特定群体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产物,有别于院体画、宗教画和民间绘画。用苏轼评价唐人王维的一句话,就能表述文人画的特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虽然文人士大夫并非专业画家,但是从画中流露出来一种士气、逸气、神韵,他们强调文学修养,以文入画,以意入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传统逐渐成为古今画坛的审美标尺。


梅兰芳


即使在当代,讲究学养、书卷气和孤高格调这一特征依然是不变的。在丰富多彩中,文人精神应该是主导的,没有这一核心,就不免莽气、俗气。某些单纯玩弄笔墨形式,则不免空虚、贫乏,格调也不可能达到文人精神的高度。

如果说当代有文人画派,不如说凡具有人文情怀的画家在艺术中都有对文人精神的追求。

说到朱建新先生,我觉得他画得很好,可以说是古代春宫画的一个变种。但我不赞同“新文人画”的提法。

创作如同黄牛吃草反刍

美术文化周刊:艺术市场的繁荣,为画家的生存提供了相对较好的生存环境,现在画家更依赖于市场,你身处其间感受如何?

纪清远:艺术品走向市场是必然的结果。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劳动使生活得到了改善,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也是无可非议的。问题是目前的艺术市场在繁荣的背后趋于混乱,使得一些机构和画家参与其中,造成艺术品造假、虚伪炒作、假拍等现象泛滥,对艺术品完全失去了品评标准,中青年画家的作品经过恶意哄抬,价格甚至远超了古代绘画或前辈老艺术家,这些现象都是极不正常的。再加上西方资金炒作、扶持某些当代艺术,更使艺术市场的乱象雪上加霜。我认为,真正的艺术追求者应远离这些。


长城子孙



分享到:
©2014-2024 www.xda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德艺先道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4054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3546号
德艺先道艺术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