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道艺术网
当前位置:资讯 >> 新闻 >> 正文
美源自生活 情发于自然
2014-12-04     来源:原创     作者:卢平
分享到:
[摘要] 美术,顾名思义就是美的塑造,如果脱离了这个原则就不叫美术,美术的功能就是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美是多种多样的,有写实的美,夸张的美,抽象的美,装饰的美。也有粗犷的美,细腻的美,抒情的美,恬静的美。百花园里,牡丹好,丁香也好。如果只是一花独放必定是索然无味的。 美术不能离开美的范畴,否则就变成丑术了。人类生活需要美的滋润,美的作品让人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丑陋的东西使人消沉、颓废。不能称得上是艺术品。 美...

    美术,顾名思义就是美的塑造,如果脱离了这个原则就不叫美术,美术的功能就是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美是多种多样的,有写实的美,夸张的美,抽象的美,装饰的美。也有粗犷的美,细腻的美,抒情的美,恬静的美。百花园里,牡丹好,丁香也好。如果只是一花独放必定是索然无味的。
    美术不能离开美的范畴,否则就变成丑术了。人类生活需要美的滋润,美的作品让人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丑陋的东西使人消沉、颓废。不能称得上是艺术品。
美不是空想出来的,她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就需要艺术家去观察、去发现,发现美不容易,创造美则更难,难就难在如何把握好美的尺度。平淡则无味,过火又造作。从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提炼、创造美的作品。给社会不断地创作出丰富多彩美的精神产品来,是艺术家的责任。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上指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文艺要从生活中来,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艺术要比生活更典型,更强烈,更集中,更具有代表性”。古代画论里也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六法里有“应物象形”等等。这些都是强调艺术要从生活中来的重要性。艺术家创作的源泉首先来自于生活,艺术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和经常不断的从生活源泉中吸取营养,积累素材,然后才能进行创作。艺术是需要再创造的,他不是自然的照搬,不能只是通过素描和速写,把客观形象再现出来就行了。如果是这样,那就不需要绘画了,现代彩色摄影就足以完成这一任务。我们的素描和速写在创作上是很必要的。但这只不过是素材,画家必须通过这些东西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概念,然后再加以艺术的夸张,使之比生活更集中,更强烈,更概括,更美,古人也总结了一条提炼绘画的方法,面对大自然“触目纵横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就是说对大自然要提练和取舍,只画它最美的那一部份。

    高明的画家懂得描绘自然最美的那一瞬间,而不是机械地再现自然,画家就象一只蜜蜂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蕊,吐出来的不是花蕊而是甜美的蜂蜜。
当然生活中的美只是一种天然的,原始的,没有经过修饰的。要把它上升为艺术品,是要经过艺术家的劳动和再创造,好的艺术品绝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那种闭门造车的作法,是不可能出好作品的。美妙的音乐让人悦耳动听,美丽的画面使人赏心悦目。美术无论什么画种,不管是油画、还是国画、雕塑、版画、漫画、变形还是写实、抽象还是具象、无论那种表现形式,都离不开对美的追求,美的塑造。总之应该使人看了之后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的作品才能算得上好作品,追求美的塑造是我一生的奋斗目标。
    
    作为女性画家,我对妇女和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理解,表现妇女儿童题材的作品是我的特长,我觉得她们中有很多美的画面可以表现。我的作品主要是从生活当中汲取营养,汲取生活中美的元素。但绝对不是像照相机一样照搬生活,而是对生活的充分观察和深入理解,经过消化吸收对生活美的再现。我是画人物画的,尤其比较注重对人物的细致观察。作为一名专业画家,平常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比如走在大街上或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现某个很入画的女人,小孩,或是很美的景色打动我,我会认真细致地观察,同时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得画些写生。把美的瞬间记录下来,作为我创作的素材。没有生活中的素材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创作出来的作品肯定是枯燥乏味概念化,不能打动观者,只有从生活中来的东西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当然一幅优秀的艺术品光有巧妙的构思,而没有高超娴熟的技法也是不能完成的。就象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没有歌唱家优美动听的歌喉也是表现不出来的。所以绘画中技法的不断创新改革也是至关重要的。古人留下的传统技法我们需要继承,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绘画在技法上也要不断创新。
    我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经过写实——变形——写实的过程。八十年代初中国美术馆收藏我的《摇篮小曲》等四幅创作,以及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的《巴山新市》,都是属于写实风格。后来转入变形夸张,变形这个词我认为不太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叫艺术夸张。艺术是需要夸张的,夸张后的东西让人感觉更强烈,更具形式美。十多年前大家了解我的作品大多是略带夸张变形,富有装饰意味的工笔人物画。1997年6月我应英国妇女博物馆的邀请去了伦敦,在那里我参观了英国国家博物馆,博物馆里大部分是写实人物画,从15世纪到19世纪,欧洲许多著名绘画大师,像伦勃朗、安格尔、梵高、莫奈等人的作品,以前只是在画册中见到过,那次有幸目睹真迹,大开眼界,对我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我感到我以前的变形夸张风格虽然很新颖,很有趣味,但是在人物的内心刻画方面很受局限。我受过美术院校多年的写实训练,有着深厚的写实基础。如果只画那种装饰风格的东西太小品化,展示不出写实的功力。要表现大幅的人物画力作,还必须用写实手法来表现才有力度,才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英国回来之后,我就开始往写实方面转了,但是这种转变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转变,和我以前的写实作品又有很大的区别,无论从造型和表现手法上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以前很多学过素描的人在宣纸上画的也是素描,没有把它变成中国画,如何把素描的造型功夫转变成中国画的笔墨,这是很多画家多年来研究的课题,这些年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探索,目前总算取得了一些成绩,笔墨当随时代,新的时代就要研究新的表现方法,但是中国画不管它吸收多少新鲜血液,也不能在宣纸上画西画,它仍然是中国画。就像京剧离开京胡就不是京剧了。前人留下的技法也是在不断实践当中得来的。有时也有点象科学实验,一种新的手法也要经过反复实验才能成功。我比较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路是人走出来的。

    我现在画的这种小写意是从工笔画中演变过来的。工笔画能刻划得很深入细致, 色彩也很丰富。但是它由于受到熟宣纸的局限,画不出水墨淋漓酣畅的那种韵味。我们祖先发明了生宣纸这种材料是一绝!水墨能在生宣纸上产生无穷的变化。但是生宣纸要画精致细腻的东西就不好掌握。所以传统的中国画是把工笔和写意截然分开的。前几年我在中国画和西洋画色彩的融合方面找到一些办法,后来我又想能否把工笔画的优点和写意画的优势两者结合在一起启不更完美。齐白石的作品给我很大的启发,他先在生宣纸上勾出非常精细的草虫来,然后再用泼墨画上几笔,感觉画面收放有致,极具艺术魅力。我就想为什么不能用在人物画创作上来呢?于是我又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通过多年来的艺术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艺海无涯”后面的路还很长,还要继续攀登。
    很多人对我作品的评论是“像工笔画,但不是纯粹的工笔画,像写意画也不是纯粹的写意画,有西画的色彩但仍然是中国画,看卢平的画就像读一首抒情的田园诗”,绘画要有诗的意境。

    我平时除了画画之外还喜欢音乐,诗歌等其它艺术门类,我认为艺术是相通的,多了解其它姊妹艺术对绘画是很有帮助的。艺术的本质是“情”,创作一幅作品首先自已要动情,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就强调,“传神”“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传神并不局限于人物面部表情,一个动作,一个场景也能传神,也有感染力。美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视角形象,有时“情”也是一种美,生活当中一个老头满脸的皱纹你会觉得他很丑,但是你把他画出来,画得栩栩如生就会觉得这幅画很美。我比较注重意境的渲染,创作每一幅作品时我想的不是怎样去画,而是把它当成一首音乐,或是一首诗歌,这幅画是轻音乐,那幅画是钢琴曲……“迁想妙得”就像一名演员要进入角色,画家画画也是这样,只有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能打动人给人以美感。人物的刻划与环境的处理要协调统一,画家既是演员也是导演。要想画好画要提高多方面的修养,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画家本人真挚感情的流露,画家画到一定的高度,就不仅仅是表现技巧了,而是画家全面休养的再现。美的图画源自生活,高超的技艺是塑造美的前题,情感的抒发是美的升华。有句话叫做“功夫在画外。”一个优秀的画家,要注意提高全面的修养才能使自已的作品更上一层楼。

卢平
2009年11月25日


作者:卢平
责编:快雪
分享到:
图片新闻
©2014-2024 www.xda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德艺先道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4054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3546号
德艺先道艺术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