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峰高千寻——大走客 吴一峰艺术展
时间:2016/5/28-6/12
地点:四川浙商美术馆
主办方: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浙江商会、四川省中国画学会
1932年秋,国画艺术大家黄宾虹受聘四川艺专,将入蜀讲学。一位年轻的江南墨客得此消息后,放弃原定上庐山写生的计划,决定追随尊师结伴入川,畅游巴蜀山水。自中秋日乘船溯江而上,历时52天,行程数千里,辗转抵达目的地成都。初次入蜀,峰高云奇、水急滩险的自然风光与江南山水迥异,给师徒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次计划外的出游,却成为这个年轻人艺术人生的重大转折。此后,他因慕恋雄奇壮美的巴蜀山水而择居成都,直至终老。
77年后,这位年轻人的学生刘欣在一篇《山灵知己 山水大家》的文章回忆恩师选择巴蜀大地终老的原因:
这位年轻人名为吴一峰。当吴一峰携带他的画作来到这个古老的都市,成都人对他带有海派韵致的作品十分看重。1933年春天在成都举办的“吴一峰金石书画展”,是他的首次个人书画展,数天之内所有展品便订购一空。
内心的文化认同,奇山异水的吸引和蜀中人士的礼遇,吴一峰为自己实现艺术追求找到了一个理想的落脚之地。
刘欣说:吴一峰成为最早将蜀中山水以国画形式,系统、全面地介绍于外埠的画家,是当之无愧的“蜀山写照第一人”。
距离上次吴一峰成都画展83年后,吴一峰这位“被忽视和淡忘了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大家的作品,又将在成都一处特别的大山里的美术馆办展:5月28日,“峰高千寻——大走客 吴一峰艺术展”将在虹口“四川浙商美术馆”开展,这也是营造八年,一朝见闻的“四川浙商美术馆”的开馆展。
──────────
两江画卷
惊世之作尘封半世纪
──────────
“平湖东望家乡远,江浙山峦少一峰。”一个原本要扬名海上的画坛新秀,却成了后来蜀中画坛的中坚。
吴一峰 《剑阁行旅图》
四川浙商美术馆的主人——袁海忠和吴一峰是浙江平湖老乡,又都在蜀地生活,近乡情怯,远乡愁浓。之前与岁月艺术馆成功联袂举办了“传承——冯建吴·岑学恭·刘朴·叶瑞琨”作品大展的袁海忠,决心做一场特别的“天堂与天府艺术对话展”。
吴一峰生于江南、成于巴蜀的独特经历,使他的作品展独成“对话”的前提和内涵。
吴一峰 《玲珑山图轴》
袁海忠拿出多年来为美术馆巨资购藏的30多件吴一峰精品,联袂吴一峰家属和学生借出的40多件作品、平湖市博物馆借出的20多件代表力作,总共呈现近百件吴先生各个创作阶段的珍品画作。其中最特别的,当属其代表作《岷江胜概》《嘉陵山色》两幅长手卷。
2005年,吴一峰夫人去世,子女们在清理遗物时,发现很多从未面世的珍贵画物,其中就包括 《岷江胜概》《嘉陵山色》两幅山水长卷。
《岷江胜概》创作于1952年,历时两年完成,全长17.37米,是描绘全长793公里的岷江全景式的巨型山水画作。《嘉陵山色》长22.28米,画作贯穿整条嘉陵江沿线,涵盖1120公里,反映宝成线建设和嘉陵江风光,是吴一峰1955年创作的。
吴一峰 《岷江胜概》长卷局部
两幅长卷平时被吴一峰小心保存在家中,只在老友来访时悄悄展示一下。据说,曾观赏过两手卷的李可染、谢无量、陆俨少、谢稚柳、刘海粟等,都对画作赞不绝口。但半世纪时间,美术界和社会公众却一直对这两件作品一无所知。
为了迎接这两件宝贝,四川浙商美术馆还专门定制了两个25米长的展柜,可谓“兴师动众”。此外,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还特别提供了镇馆之宝、李叔同《佛说阿弥陀经》十六条屏的高清复件送展。这场纯公益性质的吴一峰艺术展,注定将成为今年上半年,四川最受关注的国画艺术大展之一。
美术馆收藏的高士奇的字画
──────────
八年打磨
造出大山里的美术馆
──────────
而说到本次展览,就不得不提到展出地点:四川浙商美术馆。
这座早在去年就以“大山里的美术馆”之名在艺术圈火爆刷屏,以独特的营造理念和江南庭院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艺术迷的眼球。这座美术馆,也源于袁海忠的江南乡愁。
2007年,袁海忠在虹口庙坝收购了一个山庄。2008年遇到地震,山庄的老院子被震坏。“我的初衷并不是把它建成有一定规模、影响力的美术馆。当时就是想着把成都的别墅卖了,搞一个山庄玩玩,有十几亩地就成。后来因着各种机缘巧合,四川浙江商会在组织参与灾后重建过程中,逐步有意将山庄做大做精。
禅修室
可没想到,2010年快建成时,又遇到上游堰塞湖溃坝,泥浆冲下来瞬间漫到一楼天花板,工程再次搁浅,项目停了一年多。
这期间,作为四川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的袁海忠,与成都艺术家接触颇多,也接触到很多四川老一代艺术大家的作品,张大千、陈子庄、吴一峰,岑学恭、李琼久、冯建吴、当代的刘朴、彭先诚、叶瑞琨、秦天柱、吴绪经、郭汝愚等,中青年艺术家也在收藏:魏葵、吴浩、钟士敏、邓敬民……
随着收藏越来越多,加上2014年他与一帮艺术家、圈内人士去了江南的黄公望纪念馆、李叔同纪念馆、吴一峰纪念馆,逐渐有了在虹口开设美术馆的想法。
于是,购买山庄后的第8年,袁海忠又多了一个身份:四川浙商美术馆创始馆长。
他请自己在同济大学的侄儿设计了整个庭院式美术馆。
为了足够具有江南气息,他在江南废弃的一条老街上花180多万收购了整整一条街的石板路,又花近200万运过来安装好,路材全是金山石(在苏州边上的一个小镇采石,到目前为止最后一次采石,是用作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的台阶,色带金黄,硬而不脆),乌镇、西塘等地的桥和路基本都是这类石材修(铺)造。
专门从江南移过来的石板路
又在李叔同的家乡,报本桥、报本塔附近,找到一块快消失的桥板,收过来挪置到美术馆。
袁海忠还找到一尊明代的一个龟兽,安放在美术馆,又在清康熙贤吏高士奇于平湖的老宅里找到一根龙柱,加上他的字画一起置办过来……
明代龟兽
高士奇老宅移过来的龙柱
这还不算完,为了增加江南庭院的味道,他又去了大画家吴昌硕的老家,于山后的龟背竹、金镶玉竹和白茶树移栽回来。几年后,去美术馆就可以吃到来自吴昌硕老家的竹笋……
龟背竹
“这个馆在几年时间里,购藏了近500件书画作品,以四川近现代国画艺术家为主。你能想到的四川知名国画家的作品,基本上都有了。”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谢礼恒 摄影 袁海忠 编辑:刘艳美
(文章来源:成都商报客户端)
吴一峰(1907-1998),浙江平湖人,上海美专毕业。1932年,与黄宾虹先生来川写生,为慕神奇清丽的巴山蜀水,从此定居四川。
吴一峰一生从事国画,擅长山水。青年时代作画,恨见闻之不广,思想之不充,毅然出游。观钱塘江潮,历富春钓台、穷东西天目;中年以后,漫游川、滇、黔,餐风饮露,潜心写生。一生探幽索险,搜觅奇峰,放胆纵笔,深得象外之趣。平畴沃野,炊烟缭绕,直抒大地之艳;大江茫茫,风帆竟发,极写山川灵气。代表作有《嘉陵山色》长卷、《岷江胜概》长卷、《剑门细雨》、《黔灵夕照》、《腾冲宝峰山》、《大巴山写生系列》等,于自然中求变幻,泼放中得神韵,成为画家独特的风格,是二十世纪山水画坛写实画风代表性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