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道艺术网
当前位置:艺术家 >> 黄宾虹
  
黄宾虹
收藏      2   
      画家官网
黄宾虹(1865-1955),近现代画家、学者。 原籍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之功力较深。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
 
中文名 黄宾虹 职业 画家 学者
别 名 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 主要成就 山水画
国 籍 中国 代表作品 《山居烟雨》《溪山垂钓》
民 族 汉族   《雁宕纪游》《新安江舟中作》等
籍 贯 安徽歙县潭渡村 出生日期 1865年1月27日
出生地 浙江金华 逝世日期 1955 年3月25日
 


目录
 
 1 艺术简介
 2 主要作品
 3 艺术特色
 4 人物评价
 5 后人纪念

 

 

  艺术简介


1865年乙丑1月27日(农历乙丑年元旦),名懋质,又名元吉,后易名质,字朴存,号滨虹。原籍徽州歙县潭渡村,诞生于浙江金华府城西之铁头岭寓所。13岁随父返歙县应童子试,名列前茅。民国丁戊间,易字宾虹,以字行。因生于正月子时,未立春,循旧俗,自我纪年均增一岁,本表从之。

1869年己巳,地方不靖,随父避乱至金华山,居罗店,延师启蒙,从李灼先、李咏棠习举业。课读之暇,尤爱好金石书画。从萧山倪翁处闻“当如作字法,笔笔亦分明”画诀。

1870年庚午,家塾藏有《字汇》等书,稍能检阅,粗知字有形声之谊。入金华山中读书,习画甚勤。

1871年辛未,族侄黄崇惺以庶吉士分发福建归化,道经金华,为订课程并游八咏楼。抵归化后以重订《潭滨琐志》寄赠。

1872年壬申,程健行来授四子书及五经,凡五年。

1874年甲戌,读族祖黄白山《字诂》及黄春谷《梦陔堂文说》、《经说》。

1875年乙亥,从赵经田、应芹生、李灼先、李咏棠问学,五经毕业,习为诗。

1876年丙子,随父返歙县应童子试,名列前茅。在故里旧族处得观所藏古代书画真迹,尤喜董其昌、查士标山水画。

1877年丁丑,奉父母命,偕胞弟懋庚、族侄崇保赴歙县应院试,列高等。

1879年己卯 ,返金华。考入金华丽正书院值课,从义乌陈春帆习写真。

1880年庚辰,返歙县应院试,获隽。是际,父亲成昌钱号为人侵蚀,累及布业,均休歇,家境中落。遵父命,仍就读书院。

1882年壬午,随母舅游苍括山水。1886年丙戌,返歙县应院试,补廪生。问业于西溪汪仲伊。洪夫人(名四果)来归。

1887年丁亥,来往于南京、扬州。居扬州时,于市肆见陈崇光山水花卉,极为心折,然陈氏已得狂疾。

1888年戊子,主盐运司程桓生介弟朴生,以孙返里应童子试,偕出新安江,至维扬。

1889年己丑,客岁浙江水患綦重,生计窘迫,父亲急流勇退,留四弟习商,送二妹、三妹为郑姓、金姓两家童养媳,举家迁回潭渡村。父亲在家乡以易水法制墨,命从西溪汪仲伊问学。1892年壬辰,弃举业,至南京坐馆教书。

1894年甲午,春出新安江赴扬州,经杭州,请篆刻名家赵穆刻“黄质之印”、“朴丞”、“朴丞翰墨”诸印。六月父卒,自扬州归里。读礼期间,研习画艺,收集乡里旧闻,以名瓷交换金石书画。

1897年丁酉,安庆敬敷书院新舍落成,郡守以高材生荐入院。访老画师郑雪湖(珊),闻“实处易,虚处难”六字画诀。与谭嗣同晤于贵池。

1898年戊戌,敬敷书院肄业。馆歙郡许氏。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殉难,有诗悼之。是年典居怀德堂。潭渡有一白石,形似灵芝,移置于宅之花坛,旁植吉祥草,命斋石芝阁。

1900年庚子,春出鸠江,游齐燕诸大邑,闻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郁郁归里。途中游历黄山及九华山,赋诗写生。知县许崇贵属董理荒废堨田,乃与郑搢书作垦荒计。黄牧甫归自粤中,把晤于黟县,相见如故,获观其所治印。

1901年辛丑,郑搢书赴南京,独力支撑堨务。是年霖雨充沛,堨田大稔。堨务之暇,集藏印为《滨虹集印》,并为之作序。1902年壬寅,垦成堨田二百七十余亩,奏请复兴仁德庄义田。游岑山,写其实景。

1903年癸卯,董理堨田之暇,常出游,薄游归来,摩挲金石,成《滨虹集印存》,作序署名黄贽。

1904年甲辰,安徽旅湘公学自长沙迁芜湖,改名安徽公学,应招襄理学务。于家中辟地,聘师为族中子女和村中学童启蒙。

1905年乙巳,许承尧改贡院为学堂,创办新安中学堂,招为教授。冬,与许承尧同被荐为安徽铁路公司“议员”,同赴芜湖开会。

1906年丙午,在芜湖晤遭端方通缉之陈去病,邀其入歙任教新安中学堂。与许承尧、江炜、陈去病、汪律本等秘密组织黄社,以诗酒鼓吹革命。10月,赴芜湖参加安徽铁路公司年会。1907年后居上海三十年。

前二十年,主要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的教授。1937年由上海迁居北平,被聘为故宫古物鉴定委员。兼任国画研究院导师,及北平艺专教授。

1907年丁未,以“革命党”被人告发,亡命上海。加入黄节、邓实创办之国学保存会。不久恩铭被刺死,得沈曾植、冯煦庇护,事遂寝,是年秋回到歙县料理堨务。沈曾植邀往安庆襄办存古学堂,未果。

冬,赴芜湖参加安徽铁路公司年会。

1908年戊申,接受邓实建议作《滨虹论画》,发表于《国粹学报》1908年第45、48期。春,重游上海,晤国学保存会会友。

1909年乙酉 ,应聘安庆存古学堂,道出上海,邓实邀任《神州国光集》、《国粹学报》编辑,遂留上海。在神州国光社与同事蔡守订交,彼此切磋画艺,开始将南北宗绘画合二为一以沟通中西画学的变法尝试。与蔡守加入初春成立之豫园书画善会,与王一亭订交。春夏间,柳亚子来沪治病,同居国学保存会藏书楼,遂与订交。11月13日,赴苏州参加柳亚子、高天梅、陈去病发起的南。社第一次雅集。是年,邓实代订润例,刊于《国粹学报》。

1910年庚午,广东诗人潘飞声将有京都之行,邀饮酒楼。李瑞清、蒯光典邀兴学,创办上海留美预备学堂,9月4日开学,与王云五同事。是年,加入中国书画研究会(该会翌年改名为海上题襟馆书画会)。

8月16日,参加上海张园举行的南社第三次雅集。10月11日,同盟会喉舌《民主报》创刊,撰“祝辞”,寄以“拯弱扶危”厚望。

1911年辛亥,携全家至沪定居,仍就留美预备学堂职。《美术丛书》开始出版。是书初、二、三集120册,于1920年出齐。夏秋之际,与安徽同人发起筹办《安徽船日报》。9月2日起,撰《荀楼画谈》在《神州日报》上连载,署名“濒虹”、“宾鸿”。9月17日,赴上海愚园参加南社第五次雅集,被推为庶务。10月10日,武昌首义。11月4日上海光复。参加南社临时集会,商讨“以言论鼓吹共和”方案。任《神州日报》笔政。

1912年壬子,仍任《神州日报》笔政。2月,参加《克复学报》社、南社、淮安学团三团体联合召开的周实丹、阮梦桃两烈士追悼会,与高旭、宁太一等相继演说,声讨凶手。3月13日,赴上海愚园参加南社第六次雅集又参与柳亚子、李叔同发起的文美会,与陈师曾、吴昌硕订交。4月,与宣哲发起金石书画团体—贞社,分任正副社长。该社6月26日举行第一次雅集。5月,襄助高剑父、奇峰昆季编纂《真相画报》。5月15日,《神州日报》创刊五周年纪念,召开追悼黄花岗烈士集会。6月,邀请 王秋湄、高剑父、陈树人、黄节、蔡哲夫等组成贞社广州分社,以研究与鉴赏中国历代书画文物为事,并先后参加南社粤集、港集、湘集活动。 7月,任上海务商中学校董,是年迁居甘肃路永庆坊。

1913年癸丑,仍任《神州日报》笔政。9月,于邓实风雨楼中,晤将赴景德镇之高剑父,与其门生张虹订交。创办“宙合斋”古玩店,以画会友。

1914年甲寅,仍任《神州日报》笔政。春,兼竞雄女学文艺科教席。该校为纪念秋瑾而创办。暇与一二欧友切磋画法。协助史德匿编纂《中华名画?史德匿藏品复印件》并为之序。为陈树人译述《新画法》单行本撰序,提出沟通欧亚画学。

1915年乙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遣爪牙携巨款收购《神州日报》,愤然辞职。黄节以声讨筹安会之《致刘师培书》相寄,转交发表于《南社丛刻》。为柳亚子作《分湖归隐图》。

1916年丙辰,9月26日,于右任招饮宋园,同座者有谢无量、胡韫玉、邵力子、叶楚伧、柳亚子、余其锵。秋,康有为创办《国是报》,强邀为主编副刊。约稿于陈独秀。与郑文焯订交。11月,宣哲、毛子坚、狄平子为代订润例刊于《时报》。冬,鲁迅过“宙合斋”晤谈。

1917年丁巳,7月,胡适留学归国,道经上海,与之相晤。脱离《国是报》。与邹安等人继续贞社学术活动,并参与哈同花园的古物陈列会活动,与王国维切磋金石之学。易字宾虹,又字宾谼,遂以字行。

1918年戊午,是际入有正书局。春夏之际,苏曼殊去世,黄节来沪视殡。同往西湖游览。10月16日,参加江苏省教育会美术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会上演说,提出封建社会美术在君不在民,而民间亦有美术流传,希望大家将收藏古人美术作品公诸社会,藉以保存国粹而图今日之进步。与王国维时有晤面或通书函,商榷金石之学。秋,返故里, 处理堨务后遗症,并收集材料撰《先德录》。

1919年己未,沈泊尘介绍汪亚尘造府拜访请益。《时报》创办《美术周刊》,任主编。出于对画坛“以夷变夏”之风盛行的担忧,改写陈树人《新画法》为《新画训》。是年迁居威海卫路有正书局印刷所楼上。

1920年庚申,仍主编《美术周刊》。春,女画家胡湋平随父胡朴庵来寓观藏画,旋作书指示画法。在信中,高度赞扬了沈周以“浓墨法”振兴一代画风的功绩。孟秋,《滨虹杂着》全书印成,分赠友好。秋冬之交,宋若婴来归。按:多年前洪夫人携子返歙,以独居生活诸多不便,曾物色金华女某于先生,未允。12月26日大雪,翌日偕宋夫人及侄女映采至杭州游览,前后共二十余天。旋只身至金华里郑访四弟晋新与二妹乃耐,鼓励弟妹多做公益事,二妹乃出资兴办义学。

1921年辛酉 58岁;,仍主编《美术周刊》。2月11日(正月初四日),与潘飞声、吴昌硕、徐积余、周梦坡、徐仲可、胡朴庵、童心安等在杏花春雨楼雅集。

1922年壬戌,4月10日,王云五介绍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事务部,任美术部主任。迁象山路(今临山路)香兴里。是年拟编印谱,撰古玺例言。6月13日,失窃古玺印精品数十钮。售去劫后长物,拟去贵池兴渔湖卜居。迁景德里。是年浙江水灾綦重,题襟馆书画会鬻画赈灾,以山水作品数帧应征。

1923年癸亥 60岁;应胡朴安之请,为《民国日报·国学周刊》撰《中国画史馨香录》连载。贵池田连年遭水患,不得已仍事砚耕。加入任堇叔创建的停云书画会(社)。10月22日该书画会举行常会,与于右任、田桐、张继等相继演说艺术问题,力主书画会应集资出版社刊;10月28日,应邀在吴梦飞等主持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演讲中国画学;冬,自订山水画润例;

1924年甲子 61岁;春,与王一亭、吴昌硕等11人被推为江苏省第一届美术展览会中国画部审查员;秋,时局紧张,携眷至贵池避乱,腊月始返;12月13日,访曾熙,论艺甚洽;

1925年乙丑 62岁;下半年离开商务印书馆,复入有正书局,编印《中国名画集》;
9月,加入广东国画研究会;
11月,《华南新业特刊》出版,发表《中国画学谈——时习趋向之近因》,批判画坛流行一时“以夷变夏”的画学风尚;
12月,《古画微》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开始筹组上海艺观学会;

1926年丙寅 63岁;
上海艺观学会成立,与会员集资出版《艺观画刊》四期、《艺观》杂志(第一集);
6月,与罗振玉小叙,请为《艺观》杂志撰稿。此际容庚自粤返北平道经上海,持其舅父邓尔雅柬造访;
9月16日,偕陈师曾门生俞剑华(锟)同赴太仓造访南社俞剑华(锷);
11月19日,鼎脔社在日本人俱乐部举办同人书画展览会,与张小楼、钱化佛等在会场招待中外来宾;

1927年丁卯64岁;与陈巨来订交;春,《清代画史》出版,为之审阅;仍主持《中国名画集》编印事务;

1928年戊辰 65岁;
2月,《国粹月刊》创刊,任名誉编辑;
3月,与汪声远等开办国画补习所;
春夏之际,徐悲鸿介绍与陶冷月订交。应陶氏之请,兼暨南大学中国画研究会讲席;
介绍陈铭枢顶盘神州国光社,黄居素任总经理,王礼锡任文化部编辑主任,自任美术部编辑主任。迁居福熙路近同孚路神州国光社楼上;
夏,去广西桂林讲学,遍览粤西名胜,以图画将桂林山水介绍于世人。归经广州、香港,游览写生,被誉为画香港之第一人。在广州发表演讲,论述世界美术流别及“五笔七墨”。撰《宾虹论画》稿,是文将虚与实突破构图学樊篱,融入神与形范畴;
秋,徐悲鸿邀任北平美专国画系主任,婉辞之;
10月,参加上海艺术协会首届展览会,并应俭德储蓄会邀,演讲《中国美术之商略》;
11月7日,参加秋英会展览会;
是年,与曾熙、陈刚叔、俞剑华、张善孖、大千昆仲、马骀、熊松泉等组织烂漫社,被推为正社长,出版《烂漫社同人画集》;
出版《神州大观续编》、《艺观》杂志,预约重印《美术丛书》,并续编第4集40册;

1929年己巳 66岁;
赁居西门路西成里张善孖楼上厢房;
元旦,参加中国学会成立大会;
1月,参加“寒之友”第一届画展;
1月23日,为庆祝神州国光社成立25周年,邀集沪上书画界知名人士一百余人宴会于大东饭店;
兼任上海美专国画理论与诗文教授,又兼新华艺术大学教席;
春,书画保存会《国粹月刊》创刊,为名誉编辑;
2月,与王一亭、曾熙诸人组织青青书画金石展览会;
3月,艺苑绘画研究所举行宴会,柬邀海上文艺界名流作画以筹募资金,与王一亭、徐志摩、陈树人、何香凝等数十人与会;
3月8日,被推为教育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参考品部委员;
4月10日,教育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开幕。以《桂林迭彩山》、《虞山》参展,并出古画数十件展出;
此际兼任上海美专国画理论与诗文教授,又兼新华艺术大学教席;
5月,参加曾熙等人发起为群治大学新建校舍筹募资金之宴会;
《虚与实》刊于《美周》第1期。是文首次将中国画之“知白守黑”与西方格式塔心理学派之“不完全形”相联系,提出“不齐弧三角”为美的“真内美”观;
7月,张大千东游,携画赠日诗人、画家田边华,田边华以画回赠;
8月5日,参加叶恭绰欢迎余绍宋、黄节宴会,与余氏订交;
10月,参加于上海举办之中日现代画展览会,被选为鉴别委员;
11月8日,参加在上海存天阁举行之中日画家联欢活动;

1930年庚午 67岁;
叶恭绰邀约兴学,创办中国文艺学院(不久改名中国艺术专科学校),任院长。未久,辞去院长职,专任教授。并兼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教席;
春,林散之来沪,随侍左右习画,襄助编纂《画史编年表》。此际赵含英、顾飞、朱砚因等先后拜师习画;
5月24日,与江小鹣、王一亭、张善孖、杨清磬等一起参加艺术界欢送王济远欧游茶话会;
6月4日,法国马古烈博士参观了中国艺术专科学校师生作品展览会后,来校演说,有云“欧洲今日之艺术渐趋中国化”;
秋,新华艺专聘为国画教授;
12月,汪亚尘伉俪举办欧游画展,宴请海上艺术界,与徐志摩等五十余人与会;
是年作品参加比利时独立一百周年纪念国际博览会,获最优秀奖;1931年辛未 68岁;
春,安徽丛书编印处成立,被推为编审会会员,兼搜集版本常务会员;1月,广东黄般若北游,道出上海,昕夕过从,为作《桂林山水图卷》;
4月2日,参加艺苑第二届美术展览;
5月14日至6月3日,游览雁荡山,与蒋叔南聚于仰天窝;
9月10日,参与湖北水灾急赈会书画筹赈,受聘为征求委员;
9月下旬,参加蔡元培为归国之刘海粟、傅雷洗尘宴会,在座有叶恭绰、陈独秀、许寿裳、张大千、朱屺瞻等;
9月19日,安徽水灾救济会招待书画界名流,被推为主席,呼吁赈灾。9月21日再次宴请书画家,会上分任画件,任捐40件;
10月,参加虞澹涵、唐冠玉组织之古今书画助赈;

1932年壬申 69岁;
夏,游上虞白马湖,与张大千等在经亨颐长松山房写白马湖实景;
6月22日,与经亨颐、张善孖、王一亭等画友重组寒之友社,举办寒花展览会;
7月9日,参观王济远“一·二八”事变淞沪战区遗迹展览会;
7月15日,陈树人个展在沪举行,上海艺术家举行欢迎会,与叶恭绰、徐悲鸿、张善孖等赋诗作画以贺;
8月1日,参加中华学艺社新所落成纪念美术展览会;
8月10日,在新华艺配以幻灯演讲东方美术;
9月1日,《画学月刊》创刊,任主编;
秋,应四川艺术专科学校赴川讲学之请,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生吴一峰入蜀,经夔巫、三峡至重庆,旋由泸叙往嘉州,登峨眉,观雪山,11月底到达成都,下榻陈泽霈之一庐。时当军阀混战,不久发生巷战,一夜数惊。战后房屋毁坏、平民伤亡严重,市场萧条,学校停课;
11月6日,四川艺术专科学校聘为该校校董,兼中国画系主任;
12月22日冬至日,与方旭、龚道耕等在林山腴霜柑阁作劫余岁寒雅集;

1933年癸酉 70岁;
春,撰《中国名画变迁说》,刊于东方美专校刊;
3月7日,成都书画社团蓉社,假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通俗教育馆召开成立大会,被选为出版部主任。与四川蓉社同仁论画;
春夏之交,在邓之诚与东方美专学生陪同下,往游青城山,信宿常道观。为道长邓椿仙作《青城山图》;
4月,徐悲鸿携古画与现代名流画于法国巴黎堡姆美术馆开展,与王一亭、陈树人等71人作品参展;
5月初,出品蓉社举办之金石书画展览会;
此际,宋若婴来成都,与之拜访林山腴;
夏,在段虚谷等陪同下,出灌县,逾龙泉驿,渡嘉陵江,下渠河,由合川还重庆,秋凉始返申;
回沪后,作画不遗余力,画风丕变;
10月,迁居萨玻赛路207号(今淡水路219号)陆抑非二楼厢房;
初秋,暨南大学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刘作筹、文学院助教苏干英专程来聘,任该会山水画导师;
11月12日,参加欢送赴欧举办中德美术展览会的刘海粟之公宴;
11月,与西画家王济远、吴梦非、刘抗、王远勃、张弦等发起百川画会,以中西画家共同研究、昌明艺学为宗旨,约期切磋画艺;
11月20日,出席黄炎培公宴,同座有汤定之、夏敬观、刘海粟、王济远、王一亭等;
高奇峰病逝上海,12月7日与艺术界同仁公祭;
是年70寿辰,海上友好醵资为刻《滨虹纪游画册》;

1934年甲戌 71岁;
1月30日,《论中国艺术之将来》刊于《美术杂志》创刊号;
2月1日,当选为中国画会第二届监察委员;
3月12日,百川书画会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修订会章,被推为理事;
此际,任上海市博物馆临时董事会董事;
4月9日,潘飞声逝世,与友人设法筹募葬赀善后费;
4月29日,中国女子书画会开成立大会。该会由门生顾飞、冯文凤等倡议发起,绍介唐冠玉、虞澹涵入会;
5月初,与汪声远、张聿光、陆抑非四人画展在宁波同乡会举行;
6月3日,第一届女子书画展览会开幕,撰文誉为亘古未有之举;
6月9日,俞寄凡书画展,与于右任、汪亚尘、何香凝等附展;
6月,歙县修县志,许承尧为主纂,约为分纂,负责增补遗佚、技术两门;
7月,东南交通周览会应征文艺作品公开展览,应邀为国画作品审查评奖;
8月20日,中国画会、新华艺专等六团体为赴欧办展览归来之徐悲鸿举行欢迎宴会,与颜文梁、汪亚尘、张聿光等五十余人与会;
此际迁居西门路216号;
10月3日,参加百川书画会第一届书画展览会,为展览会目录撰《叙言》。10月6日,举行会员大会,呼吁当局举办全国美术展览会。会所即设在西门路216号寓所;
11月21日,张善孖宴请文艺界,兼为四川诗人林山腴返蜀饯行,与陆丹林、郑午昌、符铁年、王师子等三十余人与会。林氏9月避战乱出蜀至上海、苏州小住;
11月,中国画会主办,贺天健、谢海燕主编《国画月刊》创刊,连载所撰《画法要恉》;
12月15日,与郎静山等组织之黄社摄影书画展览会在八仙桥青年会开幕;

1935年乙亥 72岁;
1月9日,安徽黄山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上,被推为审核委员会委员;
1月10日,在南京召开之黄山建设委员会第一次委员大会上,与张善孖等被推为负责宣传黄山名胜事宜;
1月11日,中国画会举行第三届大会,改选职员,连任监察委员;
3月10日,发起组织黄山琴棋书画社,社员达一百余人;
春,与谢公展、王济远游会稽吼山,探禹穴;
此际,柏林美术院特辟中国现代名画厅,永久陈列去岁柏林近代名画展期间选定之中国现代名画17幅,与吴昌硕、任伯年、刘海粟、王一亭等入选;
3月,为中国画会第一、第二次美术讲座主讲;
4月,意大利画家萨龙在华写生开画展,至其寓所观其所作,极为关注其沟通中西画学的尝试;
6月,《学术世界》创刊,为撰述主任;
夏,再度赴广西讲学,道出香港,讲解画艺,由张谷雏记录,题为《宾虹画语录》。在此次讲艺中,第一次提出“使笔墨变化于无穷者,在蘸水耳”的蘸水法;
秋,与宋夫人与门生黄冰清游黄山。11月,在南京与门生戴云起、柯易叶举办画展;
12月11日,南京地方法院调查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等人“故宫盗宝案”,聘为鉴定故宫书画;

1936年丙子 73岁;
在沪鉴定故宫南迁书画。其间5月至8月到北京鉴定存于故宫博物院书画;
2月,参加国际剧院主办之中国现代名画展览会,蔡元培在序中赞扬了“刘海粟、王一亭、黄宾虹、王济远”复兴中国现代艺术的贡献;
3月9日,《金刚钻》报造谣“黄宾虹入日籍”,闻之极为愤慨,致书该报主人施济群,予以驳斥;
4月,《黄宾虹纪游画册》两集由神州国光社出版;
5月,中国画会第四届执监委员改选,连任监察委员;
8月8日,参加何香凝等人发起之力社书画展览会;
9月,洪夫人病逝潭渡村,撰《洪孺夫人行状畧述》以悼之,宋夫人回歙料理后事;
9月8日,被推为中华美术协会主办第一届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
9月底,《美术丛书》四集160册出齐;
10月10日,过旭初在北平中山公园代为举办小型个展;

1937年丁丑 74岁;
元旦起,到南京继续鉴定书画;
1月,任全国第二次美展审查员;
1月20日,参加黄山天都文物社主办之时贤书画展览会;
1月21日,应南京中国文艺社之邀,作“画以自然为美”的演讲;
3月,参加中国文艺社援绥抗战艺术展览会;
4月,全国美术研究学会成立,被推为临时理事;
4月下旬,辞去鉴定故宫书画工作,推荐蔡守继任,应北平艺专之邀,北上任教;
6月11日,参加北平艺专学生毕业典礼;
6月19日,作品参展在南京举办之默社第二届绘画展览会;
6月,中国画会改选执监委员,连任监察委员;
7月7日,日军发起卢沟桥事变,全民抗战开始。南归无计,滞留故都;
8月,与张大千、于非闇等执教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院(馆),并任北京艺专教授,兼职京华美专。研究员石谷风、陆元同等登门问学;
此际,一意搜集明遗民画家材料,致书友人云“僧渐江、程穆倩、郑遗苏皆处时艰,抱其亮节清风,不为污俗所染”,自勉勉人;

1938年戊寅 75岁;
教学之外,潜心研究,开始衰年变法。撰《说蝶》,以青虫化蝶三眠三起为喻画学“先师今人,继师古人,终师造化”三阶段;
夏,在欧友陪同下,穿越战区,至金华展墓,看望弟妹。下榻南山白沙寺,不久返北平;

1939年己卯 76岁;
初春,日本画家荒田十亩来北平,招宴不赴;造门拜访,以国仇大于私谊,称病拒见;
着《黄山丹青志》数十篇,署名“予向”,连载于《新北京报》;
10月,日伪举办“兴亚美术展”,拒绝参加;
美国芝加哥大学德里斯珂教授为著述中国绘画史来信请教,以新着《画谈》及画作寄之;
是年,患白内障;

1940年庚辰 77岁;
《画谈》刊于《中和月刊》;
8月9日,参加在中山公园举行之无声诗社书画展览会;

1941年辛巳 78岁;
日军占领九龙,致信门生黄居素,以“耐此岁寒,春和自有转机”相励;
2月,辑成《古玉印》一册;
夏,与夏剑丞、孙海波、罗复堪等诗人学者十余人结为消夏画社,开展览会于中山公园;
8月,学生郭味蕖举办个人画展,为其作品题跋;

1942年壬午 79岁;
2月7日,原北平艺专教授汪采白在歙县逝世,与北京同仁为之举办遗作展,并各出精品附展,所得画资悉数汇寄汪采白之父汪福熙;
4月22日,为雪庐画社展览会撰文介绍。雪庐画社为国画研究院学员晏少翔、锺质夫创立之艺术社团,曾应邀为之讲学;

1943年癸未 80岁;
80岁寿辰,拒绝出席日方举办之“祝寿会”;
11月19日 ,由傅雷、裘柱常两夫妇主持,在上海举办书画展。傅雷撰《观画答客问》刊于《画展特刊》,引为知言;

1944年甲申 81岁;
北平艺专“辅佐官”伊京、黑田拟为祝寿,婉拒之;
《华北新报》以“改良国画问题之检讨”为总题邀作笔谈,就国画能否描绘日军侵华战绩之问,答之曰:“沾滞迹象,描摹状态,鄙俚恶俗,见之作呕。”;

1945年乙酉 82岁;
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自刻“冰上鸿飞馆”印,寓“宾虹获自由得以南返”之意;

1946年丙戌 83岁;
物价飞涨,重订《虹庐画例》;
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力邀担任国画理论教席;
北平故都文物研究会成立,与齐白石出席成立典礼并合影。研究会邀任美术馆馆长,不就;
此际变法进入“宋人阴面山”阶段,自谓“用笔之沉着,墨采之浑厚,每与欧画符合”;

1947年丁亥 84岁;
春,李可染携画求教;
3月17日,江振华来函,转达于右任之问候;
4月,英国苏里文为撰中国近现代绘画史,傅雷来书代为征集作品;
4月13日,接张虹来信,回信有云“将来画可无中西之分,渐归于大同”;
5月,与陈景昭论画,以为“元人倪、黄,笔多墨少,未免空疏枯燥”,须层层积累,乃至一画经数寒暑,方可“历久有神”;

1948年返杭州,任国立杭州艺专教授。晚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被聘为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因病未赴)。1955年3月25日因病去世。

1948年戊子 85岁;
春,作画贺老友于右任70寿辰;
5月,傅雷夫妇来访,观画谈艺甚洽 ;
7月23日,应杭州西湖艺专聘,乘机抵沪。在沪与旧友叙会,诗酒书画,宴无虚日;
8月,在第15次上海美术茶会上作《国画之民学》演讲,宣言:“站起来,发扬我们民学的精神,向世界伸开臂膀,准备着和任何来者握手!”;
9月上旬,姚鹓雏、余空我、白蕉来访谈艺;
9月中旬,离沪至杭州,接受记者访问,犹娓娓谈论画理,坚信太平盛世,指日可待;

1949年己丑 86岁;
5月3日,杭州解放;
8月1日,国立艺专聘为教授;
8月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推为杭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1950年庚寅87岁;
8月,出席浙江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发言有云:“精神文明的竞争,必不后于物质文明的竞争。”又云:“中国千百年过去绘画,虽未尽美善,取长舍短,尤在后来创造,特过前人,非可全弃原有而别寻蹊径。”;

1951年辛卯 88岁;
迁居栖霞岭32号;
画风一度被视为不能“为工农兵服务”,遭左倾思潮的批判,郁郁不得志,有归田之意;
10月上旬,参加浙江省第一次抗美援朝代表会议;
10月13日,启程赴北京列席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交谈甚洽;
在北京期间,得与陈铭枢、李济深、陈叔通、何香凝、金梁、卞孝萱等旧雨新知相见。道经上海时,访傅雷;

1952年壬辰 89岁;
春,招门生朱砚因来杭,连日观古画,谈画理,由朱氏笔录成文;
是年白内障急遽恶化,双目近乎失明,仍作画不辍,画风一新;
12月16日,参加浙江省第二届人民代表会议;

1953年癸巳 90岁;
2月28日九十寿辰,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杭州市分会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联合举办“画家黄宾虹先生九十寿辰庆祝会”,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奖状;
夏,入医院割治白内障;
10月,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同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
冬作《南岳山水图》;

1954年甲午 91岁;
4月 ,当选华东美协副主席;
4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发文任命为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前身)所长,王朝闻为副所长;
7月12日,参加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当选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7月27日,参加浙江省文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
夏,捐献百余作品送至北京;
8月13日,参加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9月,于上海举办“黄宾虹先生作品观摩会”,偕傅雷出席座谈会。作《青松图》祝贺宪法草案颁布。在沪期间,拜访冒鹤亭、汤临泽等;
11月9日,傅雷夫妇游杭州,来寓观览藏画,畅谈画理;
入冬,感到胃部不适,两月未进米食,但读书作画,一如平昔;

1955年乙未 92岁;
1月,当选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以病未赴;
3月16日,病情恶化,入杭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胃癌。众子女来杭视病照料,长子用明连日陪夜;
3月25日,医治无效,于晨3时30分去世,实年90岁;
3月27日,举行公祭。公祭会上,家属遵照遗愿,将收藏与自作书画悉数捐献国家;
午刻葬于杭州市郊协山公墓(今南山公墓)。

 

 

  主要作品

著作列表

其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代表作品

黄宾虹知名画作:《富春江图轴》、《峨眉龙门峡》、《松雪诗意图》、《花卉四屏条》、《设色山水图》等。

《山林秋色》轴,纸本着色。纵122.8厘米,横48.8厘米。现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此图一眼望见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远景为山坡,古松苍郁,有几间平房,前后错落。园后有四角亭,亭中坐一人。山腰树木丛生,枝条欹斜,往上高山耸峙,岿然独立。左侧为一片广阔的湖面,有二只帆船顺风行驶于两山之间,以山衬水,以水烘山,使山水发生了相互为美的密切关系。这幅画面尽管崇山峻岭,山路曲折盘旋,林木丛生,层次颇多,但画面仍清妍秀润,颇有章法。构思平中见奇,近取其质,远取其势,不落寻常蹊径,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这与画家长期的艺术实践分不开,使其画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此幅画中也能充分地体现出他的“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艺术风格。

 

 

  艺术特色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画家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黄宾虹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卒于1955年。名质,字朴存,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

他绘画的技法,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是终生的,六十岁以前是典型的“白宾虹”。

六十岁以后,曾两次自上海至安徽贵池,游览乌渡湖、秋浦、齐山。江上风景甚佳,他起了定居之念。贵池之游在黄宾虹画风上的影响,便是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开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转机,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1928年黄宾虹首游桂、粤,画了大量写生作品。

69~70岁,黄宾虹有巴蜀之游。这是他绘画上产生飞跃的契机。其最大的收获,是从真山水中证悟了他晚年变法之“理”。证悟发生在两次浪漫的游历途中:“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

“青城坐雨”是在1933年的早春,黄宾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雨中细赏山色变幻,从此大悟。第二天,他连续画了《青城烟雨册》十余幅:焦墨、泼墨、干皴加宿墨。在这些笔墨试验中,他要找到“雨淋墙头”的感觉。雨从墙头淋下来,任意纵横氤氲,有些地方特别湿而浓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处而发白,而顺墙流下的条条水道都是“屋漏痕”。当我们把这种感觉拿来对照《青城山中》,多么酷肖“雨淋墙头”啊!完全是北宋全景山水的章法,一样的笔墨攒簇,层层深厚,却是水墨淋漓,云烟幻灭,雨意滂沱,积墨、破墨、渍墨、铺水,无所不用其极!

“瞿塘夜游”是发生在游青城后的五月,回沪途中的奉节。一天晚上,黄宾虹想去看看杜甫当年在此所见到的“石上藤萝月”。他沿江边朝白帝城方向走去。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着他,于是在月光下摸索着画了一个多小时的速写。翌晨,黄宾虹看着速写稿大声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至此,黄宾虹的雨山、夜山是其最擅长、最经常的绘画主题,合浑厚与华滋而成美学上自觉之追求。

七十岁后,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十分挺拔。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逐渐形成的显著特色。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黄宾虹曾说过学习传统应遵循的步骤:“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黄宾虹所说的宋画,除了北宋的大家外,往往合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诸家在内。

在北平的十一年,黄宾虹完成“黑宾虹”的转变后,又进行“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隐墨,墨隐丹青”,这是受西方印象派启发,思以将中国山水画两大体系(水墨与青绿)进行融合的一大创举。

南归杭州后,看到良渚出土的夏玉而悟墨法,将金石的铿锵与夏玉的斑驳融为一体,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韵致,笔与墨一片化机。

论画

作画应使其不齐而齐,齐而不齐。此自然之形态,入画更应注意及此,如作茅檐,便须三三两两,参差写去,此是法,亦是理。——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中国画讲究大空、小空,即古人所谓“密不通风,疏可专马”。

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通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许地山有诗:“乾坤虽小房栊大,不足回旋睡有馀”。此理可用之于绘画的位置经营上。
——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我说“四王”、汤、戴陈陈相因,不是说他们功夫不深,而是跳不出古人的圈子。有人说我晚年的画变了,变得密、黑、重了,就是经过师古人又师今人,更师造化,饱游饫看,勤于练习的结果。——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山水的美在“浑厚华滋”,花草的美在“刚健婀娜”。笔墨重在“变”字,只有“变”才能达到“浑厚华滋”和“风健婀娜”。明白了这一点,才能脱去凡俗。——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初学(画)宜重视者三:一曰笔墨,由练习(书画)、读书得之;二曰源流,由临摹赏鉴悟之;三曰创造,由游览写生成之。非明笔墨则源流莫窥,未讲源流则创造无法,未讲创造则新境界又从何而来?——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画)先求实,后求虚,先从容易的,再后到难的。讲虚实有难易,但不是好环,整幅画中没有实的地方,那里还有虚的地方,虚实是相生的。
从那里画起?还不是一笔笔画起。要懂得虚实不是这笔虚那那笔实,而是从通幅的气势意境来着眼的。虚人从实处看,实要从虚实处看。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刚健婀娜》

婀娜多姿是花草本性,但花草是万物中生机最盛。的疾风知劲草,刚健在内,不为人觉察而已。——见张振维《浑厚华滋,刚健婀娜》

游黄山,可以想到石涛与梅瞿山的画;画黄山,心中不可先存石涛的画法。王石谷、王原祁心中无刻不存大痴的画法,故所画一山一水,便是大痴的画,并非自己的面貌。但作画也得有传统的画法,否则如狩猎田野,不带一点武器,徒有气,力依然获益不大。——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书画同源,理一也。若夫笔力之刚柔,用腕之灵活,体态之变化,格局之安排,神采之讲求,衡之书画,固无异也。——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师造化,多写生很重要!——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写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目沉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余游雁荡过瓯江时,正值深秋,对景写生,虽得图甚多,也只是瓯江之骨耳。——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天下书多读不完,最忌懒惰;天下景多画不尽,最怕乱涂。——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山峰有千态万状,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有的山峰如童稚玩耍,嬉嬉笑笑,活活泼泼;有的如力士角斗,各不相让,其气甚壮;有的如老人对坐,读书论画,最为幽静;有的如歌女舞蹈,高低有节拍。当云雾来时,变化更多,峰峦隐没之际,有的如少女含羞,避而不见人;有的如盗贼乱窜,探头探脑。变化之丰富,都可以静而求之。此也是画家与诗人着眼点的不同处。——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此最要紧。进而就得多打草图,否则奇峰亦不能出来。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图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结合,画乃大成。——1955年2月病中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作画时,要心在画中之物,石涛深悟此理。画黄山松,要懂得黄山松之情意,做诗也如此。我曾作《迎送松》诗道:“今古几游客,劳劳管送迎,苍官不知老,披拂自多情”。——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学画如打铁,要趁火热的时候打,不能停,不能歇。又如逆水行舟,不进便是退。——1934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古人谓山分朝阳山、夕阳山、正午山。朝阳山、夕阳山因阳光斜射之故,所以半阴半阳,且炊烟四起,云雾沉积。正午山因阳光当头直射之故,所以近处平坡白,远处峦头黑。因此在中国山水画上,常见近处山反淡,远处山反浓,即是要表现此种情景。此在中国画之表现上乃合理者,并无不科学之处。而且亦形成中国山水画上之特殊风格。不同于西洋山水画上之表现。——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应该从实到虚,先要有能力画满一张纸,满纸能实,然后求虚。——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实中虚白处,不论其大小、长短、宽狭,要能在气脉上互相连贯,不可中断,否则便要窒塞。但所谓气脉上的连贯,并非将虚折白的各个部分都连贯起来。实中虚白处,既要气脉连贯,又要取得龙飞凤舞之形。如此使实处既能通泄,也使通幅有灵动之感,更能使通幅有气势。——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画有四病,邪、甜、俗、赖是也。——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一幅画,有山、有石、有溪流、有瀑布、有树木楼阁,如果用笔不分明,什么东西都分不出,立不起了。但是它们的神采、气势、内在的美,又是相通的。更随着时季、环境在变化。如果用黑不融洽,什么东西都变成一个死物了。——见张振维《浑厚华滋,刚健婀娜》

宋人夏珪,元人云林(倪瓒)杂树最有法度,尤以云林所画《狮子林图》,可谓树法大备。杂树宜参差,但须乱而不乱,不齐而齐;笔应有枯有湿,点须密中求疏,疏中求密。古人论画花卉,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画杂树亦应如此。——1953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境界

《山水轴》:山川浑厚,草木华滋
黄宾虹认为画在意不在貌,主张追求“内美”,认为国画最高境界就是“有笔墨”。此幅作于1934年的《山水轴》,正是展现其笔墨特色的代表作。笔墨上,以重墨细笔勾画树木茅屋,再用墨层逐渐积累,由轻而重,直至浓墨打点。

《拟孙雪居笔意》:色渍漫溢,流彩飞扬
《拟孙雪居笔意》图是黄宾虹渍色画法的经典之作。技法上,山形质朴,不作奇峭之状。黄宾虹将渍墨画法发展到渍色画法,突破了画面墨色的限制。作品一派色渍漫溢、流彩飞扬,色墨浑然一体,令山水意蕴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为居素作山水图》: 刚柔相济,清妍秀润
《为居素作山水图》作于1952年,时年黄宾虹八十七岁。画面染色不多,突出赭石和草绿色的鲜亮。其崇山峻岭,山路曲折,远景苍山之葱茏,近景茅屋之孑然,不落寻常蹊径,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画面虽层次变化丰富。

《深山夜画》:静中寓动,暗中求明
《深山夜画》是其晚年山水画代表作,充分展现了他“黑、密、厚、重”的不俗画风:画面元气淋漓,墨华飞动,意境清远深邃,去尽斧凿雕琢之迹,令观者动容。虽是夜山,但画面并非墨黑一团,反而是水际天光、清澄一片。

 

 

  人物评价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比较重要的画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厚德载物的美学取向。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的含量不多,审美感太苍凉,在广州日报格调艺术沙龙嘉德讲堂上,艺术评论家梅墨生讲述“黄宾虹画作的鉴与赏”时如此感叹。他的老师曾亲眼见到黄宾虹把自己的画从桌案上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非常尴尬,只能把画收回去。黄宾虹的作品鉴定难也是影响其市场流通的主要原因。梅墨生通过研究发现,黄宾虹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都没有落款,比如遵照他的遗嘱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中,大多都没有落款。对此梅墨生解释为,那是因为在黄宾虹的一生中都在对自己的艺术进行探索和实验。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说,他没有把这些“试验品”作为展现自己艺术成就的“完成品”,而是“半成品”。不过,从黄宾虹77岁开始,他的每幅作品都有落款。而在他最晚年创作的实验性作品也同样没有年款,原因是他最后没能完成作品。“从他77岁到85岁,这七八年是黄宾虹艺术上真正的成熟时期,而他最好的作品是85岁到92岁之间。”梅墨生如此评价黄宾虹的作品。

书法对黄宾虹来说,有着独特的实际意义,是其笔墨和画法的“源头活水”。黄宾虹对书法之于文人写意绘画的基础性强调和实践操作,几乎伴随其一生。黄宾虹积极主动地将书法原理运用于绘画,并取得如此高的现实效果。可以说,黄宾虹的绘画是建立在书法基础之上的楼阁,它的稳固和高度关乎书法。

 

 

  后人纪念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黄宾虹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家。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中国传统文化承传、演变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给后人留下了超凡脱俗、意象万千的山水画艺术,开创了蕴含深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浑厚华滋”的现代审美境界。他对于传统的深刻反思,独到的审美感受,对笔墨形式的再造以及中国画“内美”之审美境界的展开,均对后来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此也确立了其近现代画家的地位。

在今天,中国美术走向了新的历史时期,而本此展览及出版旨在以最严格的学术标准,从黄宾虹各时期重要作品百余件,通过展览、出版及学术研讨活动,全面梳理、呈现宾虹先生在中国画创作及其革新上的伟大创造,彰显其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不朽贡献。作为本次展览的主办方,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对全程参与展品审鉴与把关,而且还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西泠印社的支持,最终遴选出代表黄宾虹先生艺术成就的精品佳作参加本次展览。并希望此次纪念活动,将会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014-2024 www.xda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德艺先道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4054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3546号
德艺先道艺术咨询热线